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1 桑海之儒(故布疑阵的机会/与大儒相谈明志) (第1/3页)
这一年的荥阳水患似乎格外麻烦,地方也起了sao乱。韩安虽派了四儿子亲往赈灾,但每天仍忙着和张开地斡旋协调朝中势力,一连数日都无暇再理会韩非。 韩非躺了两天就可以下床走动,宫中教书的夫子被他气走,暂无人授业,他便每天在自己居所守着厚厚的竹简读书。 这些书简大多是他上禀韩安后,父亲差人拿来。他顺从了父亲之后,韩安知道他自幼喜欢读书,小事上也不难为他。 他涉猎广博,颇好管子商君著作,又喜法经申子之书,也研读六经孔孟、老庄墨子的百家名作,各地史书杂学亦有兴趣。 这一日他正在琢磨春秋经,此经为孔子修订,后人谓之笔则笔,削则削,微而显,志而晦。韩非原本觉得以这种笔法记史,利害难言述之不尽,是以把后人释经的春秋三传拿来补足,只是那公羊子和谷粱子的观点皆为家传口述,极难找到成篇著作。 韩非对着零散抄本看得认真,却有内侍前来通禀,说王上新请的授业大儒已入宫,让他前去拜见。韩非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有了几分警觉,宫里请夫子,何须要他拜见。 但他也没多问,只穿戴整齐梳理仪容,便跟着内侍前往治学殿。 远远瞧见殿内有两人正在交谈,一人白衣银发,身长挺拔格外显眼,另一人身着苍蓝儒生服饰,长袖飘荡仪容风雅。 韩非内心沉了几分,他岂能认不出白衣那人是血衣侯。身体本能一阵痉挛,仿佛那日被无尽痛苦折磨的阴影又笼罩在身。 韩非径直入殿,殿内两人见他进门,就不再交谈,而是望向他。 血衣侯原本眉眼冷峻孤傲,但似先前与儒生交谈轻快,嘴角就带上了几分不明笑意。而儒生头上裹方巾为冠,发带垂落在身侧,看着年纪不到四十岁,一身苍蓝服装淡雅大方,如同万里晴空之色。 他面容生得端正,唇上髭须顺着两侧嘴角而蓄,下颌留着短须。一字长眉平直展开,眉梢略微上扬勾出点弧度,温文尔雅的气质里透着几分不拘一格的生动。一对细长双目打量韩非,却又保持内敛的礼节。 韩非走到近前停步,躬身施礼。 “晚生韩非,见过司教、侯爷。” 血衣侯就站在儒生身旁,韩非行过礼直起身,却只看向新晋的司教。 蓝衫儒生揖手答礼:“吾名方州,表字定弦。公子不必拘礼。”他看着韩非一笑,“我来之前听闻九公子鸷鸟不群、桀骜难驯,公子可知先前的夫子已让你声名远扬。” 韩非听了这话,微微垂下眼睑回应:“悠悠众口,芸芸人言,有人从善如流,有人长恶不悛,流言止于智者。” “公子读过春秋左氏传,也读过荀卿的书作。阅书不拘一格,是通达之道。”方州颔首微笑,眼神带了几分温和。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先前看过几篇韩非的散论,笔下言辞锋锐如刃,对商君变法多有认同,而商君贵法不贵义,方州自然明白前一位夫子因何颇有怨言。 “孔子修春秋,微言大义,晚生读之有不解,是故以三传为辅。”韩非回应。 “公子有何不解?”方州笑问。 “仲尼天纵之圣门徒过千,贤者只有七十人。圣人出类拔萃,然民之如水随波逐流,人之本性趋利避害,仁者多孤义者受难,寡仁鲜义如何强国富民?此不解之一。” “春秋言简针砭,以经论史,然史笔合该秉公记实,曲直自有后世公论。人有私欲,纵使圣人惩恶劝善尽而不污,又如何杜绝后人穿凿附会假公济私?此不解之二。” “仲尼厄困之际修春秋,所载多有臣弑君下克上而亡国。鲁三代国君皆为弱主,却使圣人臣属,圣人恪守君臣德礼,天下君臣又岂能尽美仁义?此不解之三。” “还望司教指点。”韩非抬手揖礼。 方州闻言敛去笑意,抚弄颌下短须。这一番话虽听之客气,语义却犀利入骨。眼前不过十六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