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集电影学院的牛B生活 第二十二章发财大计 (第3/3页)
早时候拍戏的做法,是通过行政力量给武警和当地一些驻军下任务,把人家武警官兵和解放军战士拉来做群众演员,省了群众演员的工资不说,连盒饭都省了。 我们看到的很多老电影,尤其是“主旋律”那些,还有早时候的古装武打片、古代战争片,全是战士们辛辛苦苦充的场面,那时候外国人都惊叹中国导演驾御大场面的手法真高明。狗屁高明,战士们全都训练有素,走队列都不带斜视的,跟普通群众演员当然不同,好用听话还不花钱。 现在有政策出台,严禁使用公共资源、警力、军力是保卫国家社会不是给你们拍戏的,这样一来,群众演员这个行业才越发盛行起来。 中国的群众演员分两种,一种是影视基地里的,比如天津、四川、浙江横店等等,这些地方的群众演员往往是全村的剩余劳动力由村干部组织起来,专门等着剧组来赚这笔钱。中国的影视基地就那幺几个,这些人总有戏拍,比种田强得多了,这种群众演员他们的群头往往就是村干部或者大姓的村里族长。 还有一种就是孙茹介绍的这种,一般是外地来的下岗工人、失业者、进城务工的农民,他们常常蹲在电影厂、电影公司和其他拍摄单位的门口,等剧组来要人,俗称“蹲活儿。”但是剧组负责演员的副导演通常不会那幺麻烦的一个一个来招演员,于是跑单帮的群众演员往往混不下去了。就有了群头这个行当。一般是些当地的地头蛇,熟悉这个圈子行当,在各个剧组说的上话的人,比如电影学院管理系的学生放假就经常干这个,也算专业对口。 一般是四五十个群众演员跟一个头儿,这是常见的;也有二三十个人的,叫小群;多的有一两百个人的,叫大群。 群头儿负责帮群众演员们拉活儿,跟剧组的制片和副导演接洽,谈判待遇、安排住宿,包括盒饭里应该几个rou菜几个素菜都需要讨价还价。 群头又依附在相应的电影厂或者拍摄单位手下,比如孙茹给介绍的这个北影厂的小干部。这些外地的群众演员、暂住证、临时户口,都要通过这个干部,要在北影蹲活,必须是这个干部管得群头带的人才行,外来的一般会被解回原籍。群头逢年过节从群众演员手上扣点钱,买点东西给这个官儿意思意思,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规矩。 易青一开始接了这个工作,十分高兴。有孙茹这种关系在,他这个群保证天天有戏开,只要他跑得勤一点,一个寒假下来,七八千块钱基本是没有问题。 没两天,易青就接了一个剧组,在天津影视基地拍摄,他兴高采烈的带着自己手下的四五十个群众演员进了组。 这是一个古代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总共六个群头儿,带进来小四百号人,场面宏大。这也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特色,拍不出有水平的电视剧,就拿人海来凑,反正中国的群众演员世界便宜。 易青念了半年电影,次进组,虽然是个小小的电视剧组,也觉得处处新奇。 进组第二天,就要排一场打斗的戏,是一场水战的戏。易青带得这组是演败仗的一方。他手下的四十六个群众演员,要在几艘大船上,先被火箭把船点着了,然后烧得受不了,跳下水,再在水里被乱枪戳死。 易青和另外五个群头,叉着手在旁边看。有些轻松的戏群头自己也会下去,象这幺苦的戏当然偷懒了。 群众演员们身上带着红颜料包,穿着古代的兵卒服装,拿着刀枪兵器,因为是清装戏,还带着辫子。 道具烟火师在船上一会儿准备要烧的地方扑上一层拍不到的放火石棉网,摄像师确定了不会穿梆之后,弄上火油,旁边灭火设备都备下了。 一切就绪,易青在正式剧组的场好戏随时可以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