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宠妃生活_分卷阅读3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7 (第2/2页)

子之位兜兜转转才被李治给捡漏了……

    李治虽与高阳公主往日无冤,近日无仇的,但他是靠长孙无忌上位的,显然是与长孙无忌同坐一条船。这个其实是带有政治目的的。

    孙茗总在府里,对于李治的事情也只知一星半点,提供不了专业意见,只好言道:“那若高阳公主提起呢?何况你也知道,临川公主邀了我去春月宴,说不得就与高阳公主碰上了。”

    “无需理她。”李治道。

    然后其他却是不愿意说了,转而说起今年恩科的事情,又提起孙茗的弟弟孙英:“我记得你阿弟在太学读书,可有举荐?”

    太学隶属于官办学校,由国子监管辖。在唐高祖一入长安,天下未定,就已经下诏办理官学,安排宗室子弟与其他士子上学,借以劝导他们读书上进或而入朝为官。这些官办学校就交由国子监监管。

    太学只是其中一所,寻常都是高官子弟进学,入学为五百人。再往上的依次是宫中的弘文馆和崇文馆,只入数十人,皆为皇亲国戚,或是宰相等一品大员之后。接下来是国子学,只收长安在朝的高级官员后代。太学往下就多了,有四门学、各都督、护府、州、县等设立的官学……

    因入学门槛高,即使适龄(约14-19岁),也并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入的。官员子孙入读,多的是拿此当跳板,既可以扩展社交,又有第一手恩科讯息。但若成绩差、品行不端的,也有被劝退的风险。

    唐朝虽设恩科,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参与。科举都是由学府举荐,优秀学员参与科考。若无进学资格,没有推荐,是不得参与的。所谓士农工商,在唐朝被标显得淋漓尽致,身份等级也尤为注重,像是最末的商人,是不能参加科考的,就是一般的农民,读不上书,不能入学,自然也得不到举荐,同样不能科考。由此,普通平民相通过科考改变命运的,就并不是件简单的事了。

    大唐有严格的良贱制度,是从魏晋南北朝旧律的沿袭,涉及范围方方面面,从政治到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结构。贱籍可通买卖,但良民就不能进行买卖了,且良贱是不能通婚的。

    唐代看中出身,还体现在宫闱内阁,比如武媚娘,她父亲武士彟虽然读过书,但买过豆腐,且做过木材生意,这就好比在他身上打了“商”字的烙印,即便后来高官厚禄,仍是被人所瞧不起,别说士族门阀,便是一般的书香门第都不屑为伍的。所以,同是才人的徐惠入宫可以由才人升为婕妤,然后又升至充容,但武氏不行(当然也不排除李世民并不看重她。不过李治要立她为后,曾经受到众臣以死力谏,是李治自己力排众议的,当然也有因为武氏背后cao刀,收买了很多人心)。

    其实关于弟弟参加本届恩科的事情,孙茗也听阿娘提起过,但因他年纪还轻,也并没入心,只当作增长经验,就回道:“他年纪还轻,祖父大人打算让他今年秋闱先下场试试。”

    “唔,”应了声,又想道:“可需要为他安排一番?”

    孙茗是一脸的震惊……殿下,这样明目张胆地走后门真的好吗?

    在孙茗震惊地一脸血的目光下,李治又说:“科举及第,虽然秀才、明经为上上之考,但若不中,也可书学、算学,虽品相低,待安排下去历练几年,日后为官做守、兼都可。”

    也就是说,科举不过,通过门荫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