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2 (第1/2页)
话题:“你从哪里见过类似的东西?” “是在外六房的沅meimei家里,她父亲启轩叔不是在外头做生意么?有一回拿了几本书回来,说也是外洋来的东西,意外得来,本来打算送给三房八老太爷的,八老太爷瞧不上眼,还给启轩叔了,他家也没人认得,沅meimei拿来剪鞋样子呢。”赵清姐在纸上写了个符号,“瞧,就是这个样子的。” 赵琇一看,原来是个“l”字,眼皮子顿时跳了跳。难道那位启轩叔得到的,是本外语书? 第五十八章 赵启轩其人 外六房的赵启轩,其实在赵氏族中也是个奇葩人物。 赵家只有内三房是同祖同宗的血脉,外九房全都是依附来的,有一些是百年前就分了宗的远房亲族,但其他基本上只能算是同姓人,为求庇护连了宗的,本不是一家,连取名字也未必照着内三房的排行来取,但到了“水”字辈,为了加强宗族联系,已经统一取名了。 这九房人投来时,也把手里的田产投到了赵家二房名下,借着赵老郡公的权势,日子过得还不错,比从前可强多了。只不过是二房长年待在京城,见得少,族中事务又由宗房决定,因此时间一长,与二房的关系就不如从前亲近,沟通起来常常要借助宗房煜大老爷做媒介,但也从来没有过跟二房做对的意思。 二房内斗,他们拿不准哪一位会斗赢,见煜大老爷立场暧昧,便受了影响,不是做墙头草就是坐壁上观,张氏不满他们的态度,在小长房落败后,对族人就一直淡淡的。这些族人才开始后悔,想方设法上前巴结,见宗房将孙女儿清姐送去给赵琇做伴,赵璟与沈氏都很得张氏青眼,还以为这里头有什么因果关系,忙不迭将自己的儿子女儿也送过去陪赵琇玩,最小的那个还不满周岁呢,简直是拿孩子给赵琇做个活玩具了。赵琇不耐烦,张氏又知道他们的小心思,都婉言回绝了,只留了清姐一个,不然还不知会吵成什么样子呢。 不过张氏出钱资助族中子弟读书科举,又拉拢了族人一把,族人对她如今是又敬又惧。相对的,小长房的人一直没回老家,名声坏了,当初得势时又爱摆高高在上的架子,如今落了魄,也没想过要客气些,还有谁愿意贴上去?在赵氏一族的地盘上。小二房的威望远远超过了小长房。张氏能够放心带着孙子入京,留小孙女一人在家,不仅仅是放心赵璟夫妻,对族人的信任也是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其实赵氏族人对小二房的依赖性还是很强的,老郡公去世好几年了,若不是还有张氏这位郡公夫人在,赵玮身上又有爵位,外人可能早就不把赵氏族人放在眼里了。如今族人们无论是读书还是做吏,种田还是经商。都少不了张氏这个靠山兼金主。族中家境平平甚至略嫌穷困的人家。还要时不时上门讨好一番,打个秋风呢。 这外六房本来并不在打秋风之列。这一房的上代家主是个脑子灵活的人,因为读书不成,靠着田租过活。日子倒也富足,偏偏运气不好,遇上了灾年,损失惨重,而家里老人病重,几个儿女都要准备婚嫁之资,急需要钱财。为了在短时间内弄到钱,他就咬着牙,顶着旁人的嘲讽。做起了商人,卖的是棉花。族人田地上长出来的棉花,但凡要往外卖的,基本都由他包圆了。苏松嘉三府,素来都是棉多粮少。又不愁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