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一百九十三章 京察+外察=全察(三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三章 京察+外察=全察(三更) (第1/3页)

    七月二十五日,朝会。

    朱允炆看着百官,肃然道:“涡河、睢水、颖水三河发水,流离失所百姓众多,诸位可有安民之策?”

    百官默然。

    户部左侍郎卓敬出班,手持笏板,高声道:“皇上,赈灾济民最为紧要之物乃是粮食,虽凤阳诸县有所储备,然调拨分散,数量有限,恐无力应对二、三月之久。臣认为,应调江浙粮仓之粮,北上凤阳诸地,以保赈灾之效。”

    朱允炆微微点头,道:“此言善,然从江浙调拨太慢。先行从京师储备粮中调出一万石、军粮五千石,至定远、怀远、凤阳、灵璧、蒙城、宿州诸地,兼命地方官吏开仓放粮,稳定供给。”

    “遵旨。”

    卓敬退回。

    兵部尚书茹瑺出班,道:“皇上,诸地受灾,百姓悲戚,臣请旨,令受灾之地卫所与所邻卫所参与救灾,地方请之,报备而动,不拘泥于地界,以免贻误救灾时机。”

    朱允炆皱了皱眉。

    这倒是一个问题,卫所有着自己的区域与范围,没有兵部调令,各地卫所不得离开其所在区域。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徐州与宿州相隔不远,宿州遭了水灾,哪怕是宿州百姓怎么惨,灾害多严重,多需要人手,对面的徐州卫所军士只能干瞪眼看着。

    没有命令,他们出不了卫所区域。

    这是一个军事问题,也是一个敏感问题。

    若今天怀远遭灾了,隔壁卫所带着五六千人,招呼都不打直接过去了,救几个人,这是大义,值得鼓励。

    可要是改天京师遭了灾,周围卫所哗啦啦带人来了,人家如果是救灾还好说,若是兼职干点皇室更迭的大买卖……

    这个问题,是个坑。

    朱允炆皱了皱眉,看向徐辉祖,道:“魏国公,你如何看?”

    徐辉祖出班道:“皇上,据臣所知,凤阳府已加派了人手,且并无向朝廷求援之意。若各地有请,可选派良将,以将军之名出京师,统调地方卫所,如此,方显名正言顺。”

    朱允炆微微点头,眼下也没更好的法子,便道:“既如此,便任命济南都司铁铉为定国将军,统调山东、河南、凤阳府卫所军士,各地若有灾情,驰援以救,不可贻误。至于济南都司,则调长兴侯耿炳文充任。”

    “遵旨。”

    徐辉祖、茹瑺退至一旁。

    “可还有本奏?”

    朱允炆问道。

    右都御史练子宁见众人再无奏报,便站了出来,高声道:“臣有本奏。”

    朱允炆看着练子宁,此人虽也是都察院主官,但与景清不同。

    景清为人清廉,然性格上有些固执,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偏执。

    朱允炆几次都想让景清回家,可又找不到其问题,也不好意思直接把人给辞退了,加上有个古板的人叨叨两声,也未尝不是好事,便忍了下来。

    相对景清而言,练子宁的思想明显更为活泛,他不会故步自封,敢于否定当下的自己,能认错,也能改正。

    朱允炆看着练子宁,道:“讲。”

    练子宁肃然,高声道:“皇上,臣认为朝廷应早日开课考,以考百官品能,定夺去留……”

    直言时弊,一针见血。

    朱允炆看了一眼解缙,很好奇是不是他通风报信,让练子宁陈言的,解缙明白朱允炆的意思,微微摇了摇头。

    不是解缙安排的托?

    看来练子宁的觉悟有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