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8章 夜不能寐,获益良多 (第1/2页)
吾友萧惠鉴: 近日偶然读到一系列大作,其行文意出尘外,深入浅出地讨论了世界文明之兴衰,乃社会学典范之作。 吾观之夜不能寐,获益良多。 …… 萧伯纳一边读契伦拍来的电报,一边感慨, 没想到《曼彻斯特卫报》都已经卖到哥德堡去了,实在是出乎意料。 而且,看电报的意思,契伦似有赴英的打算,说是要结交一下作者lu,如果可能,互相引为挚交好友,退一万步,当不了朋友,就算拜师也不是不可以。 萧伯纳不由得苦笑, 契伦一定是看陆时行文老辣,把陆时当成了某位在威斯敏斯特宫占据一席之地的议员老爷,这才心甘情愿当门下走狗, 要是他知道陆时只是个年轻的中国留学生,不知会作何感想。 当然,拜师这事儿不靠谱, 因为陆时现在的“学生”已经足够多了。 随着时间推移,《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影响力逐渐发酵,伦敦政经的学生们制作《曼彻斯特卫报》的剪报,有的甚至传起了手抄本, 再这么下去,陆时的影响力都要超过萧伯纳这位校监了。 萧伯纳将电报收好,目光右移, 在他的右手边,十几份《曼彻斯特卫报》被整齐地摆着,占据办公桌三分之二的面积, 每一份报纸上都用铅笔写满了批注。 这段时间,他也一直在追读,越读越是惊叹于陆时的博闻强识, 如此高端的跨学科学者,在大学任教绰绰有余。 只是陆时的身份…… 萧伯纳苦恼,一时间竟觉得办公室有些闷热,便决定出去走一走,转换心情。 1900年的大学和现代的大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环境差得非常大: 没有修剪平整的草坪, 没有林立的伟人雕像, 更没有集中发放猪饲料的食堂。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办公楼、教学楼和图书馆。 萧伯纳朝图书馆的方向走。 沿路,有三三两两的学生聚在一起,穿着厚厚的大衣,坐在墙根、树下,研读手抄的小册子,完全无视校监的视察。 萧伯纳放缓脚步,听学生们在讨论什么, “lu认为,被人类种植的植物反而是不利于野生生长的个体,这是为什么?” “很简单啊……嗯……比如小麦,小麦自己传播种子的效率很低,却正因为这一点,有利于人类的采集、种植、培育。” “那么lu的意思是,自然的意志主导优胜劣汰,但人类的意志反而让这种优胜劣汰变得不存在了,所以,‘优’和‘劣’的定义并不是那么绝对。” “唔……为什么我竟然感觉你的歪理邪说有些道理。” …… 讨论的内容太飘,萧伯纳已经快要跟不上了。 听了一阵,他终于忍不住上前,说:“你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尽量别用人格化的方式去理解事物。” 学生们抬头,似乎有些迷惑。 萧伯纳继续道:“就比如你们说‘自然的意志’,这就是一种人格化。自然没有意志,优胜劣汰是一个现实的、冷冰冰的过程,没必要用那种修饰。” 他自己说完都觉得奇怪, 一个剧作家,竟然说没必要用修饰,就挺离谱的。 学生们面面相觑, 忽然有人问道:“校监先生,您刚才说的那些内容,是lu所想的吗?” 萧伯纳又不是陆时肚子里的蛔虫,当然不知道, “这……我不好说。” 话音刚落,学生直接开怼:“那您说的话没有任何意义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