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当宋_第二百六十二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二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第1/2页)

    “我家本事好人家,丰衣足食堂堂户,宽门大宅良善人;父老慈而子孙孝,多少金银也不换!谁知老天不顺人,出了祸事找上门,本也不算多大事,借债可度一时难,谁料长生钱来看似善,实则利钱催人命!这哪是长生钱,福寿钱…………”

    南门大街上的脚店,正店,茶楼,茶铺,甚至是连茶棚都有人在说唱这种小调,朗朗上口不说还参杂着动人的爱情故事,或是伦理故事。

    这就是朴素思想,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百姓一下就能听懂的“喜闻乐见”的东西。

    而且叶安还在其中穿插了一些奇闻异事,当然也是依据坊间传闻改变,再加上一些《花娘子遭难》《散家曲》之类的名字,眨眼间便在东京城的坊间打响。

    很快,这场风暴已经席卷了整个东京城,叶安看过多少书,看过多少文学著作或是各种写作手法,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是另辟蹊径,抓人眼球。

    很快这些故事就成为大街小巷最畅销的话本,曲词,杜撰出来的东西结合实际,就是能吸引人,与后世那些标题党差不多,最重要的是故事精彩!

    而这时候一个潜移默化的问题就在人的心中固化了,几乎所有的悲情故事中都参杂了一个“恶魔”,长生钱和福寿钱。

    家破人亡的,妻离子散的,销声匿迹的,浪迹天涯的,无不和大相国寺的钱财纠缠在一起。

    百姓们都是简单朴实的,当然也在心中自己有杆秤,或者说有自己的偏好…………

    人都是个体动物,当然也是一个拥有七情六欲的动物,在这时候同情心,同理心,以及一些不好的负面情绪便会左右人的想法。

    舆论引导这东西在历朝历代都有,而且每每皇家都是一股不可小觑的主导力量,但相比之下,大相国寺这件事却不是天家在动手,而是叶安在背后推波助澜。

    掌握了最新,最强大舆论cao控力量的叶安几乎是以碾压的方式对大相国寺发动舆论战。

    这场战争看不到硝烟,也没有血rou模糊,但大相国寺却被叶安的办法刺激的皮开rou绽,连皇宫中的天家都惊动了。

    叶安说的没错,“民意如火”这把火不光在民间烧了起来,也在朝堂和天家烧了起来,火这东西是最不好控制的,一旦稍有不慎,便会牵连自己。

    脍炙人口的段子在百姓口中是个消遣,在官员口中就变成了上谏,在天子圣人口中就成为愤怒的“火焰”。

    大宋以孝治天下,孝道也是汉家文明几千年来的传承,可是这些故事和段子中,却蕴含了无数有悖人伦孝道,有悖朴素情感的东西。

    在这里叶安偷换了一个概念,一味的强调了感情的作用,而选择性的遗忘客观事实,“欠债还钱乃是天经地义”。

    但就是这个事实却也被很多人忽略,连部份朝臣们也只是看到了大相国寺用百姓的香火钱和皇家的供奉钱在对外高价借贷牟利。

    在他们看来大相国寺本就有钱,本就是佛门之地,你看百姓过不下去借贷钱财难道不应该吗?

    你收这样的高利贷难道不是昧良心了?

    当然有些人也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不管大相国寺的钱是从何处而来,至少没有是作jianian犯科得来的,那和尚自己的钱没有胁迫,没有恶意借贷,凭什么就不能上门催缴?

    至于那些死了人的,或是自己自杀的,与大相国寺的干系并不大,这些朝臣们认为是百姓自己不知肚量,非要向大相国寺借钱,以至于还不上钱款,利滚利之下不堪重负所酿成的悲剧。

    这些言论的出现让叶安非常吃惊,没想到这些朝臣中已经有不少人摸到了经济学中借贷关系的边缘问题,情理和法礼的判定。

    但可惜的是,大宋不是市场经济,经济的规律和自由他们根本不知道,同样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