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指点迷津 (第2/2页)
“老夫年少时曾跟师父学过烘干雪耳的办法,估计跟金耳差不多。 首先将雪耳清理干净晾在竹匾里,不要放得太密,在日光下暴晒三四天,直到干透为止。” 李郎中拿出一整只雪耳递给姜三郎看:“晒成这样即可。” 他指了指雪耳后头的根部,“一定要把后蒂全部挖掉,不然晒不透,容易发黑生霉。” 姜三郎连连点头。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院子里砌个烘炉,带夹层那种。”李郎中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大概模样。 “就是这样,将金耳端进烘炉夹层内,温火烘上一夜,便能快速制干。但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比三伏天高上一倍即可......” 姜三郎认真聆听李郎中的讲解,还将那个草图讨来仔细研究。 从药铺出来,他直接回了家,将李郎中的话跟春娘说了。 “李郎中还说,只要咱们能找到更多金耳,若烘干后的品相不错,他可以按二十贯一斤收购。” “哎呦,真的?”春娘激动坏了。立马转头问闺女,“宝儿,你在哪里找到的?明儿娘跟你一起去找找。” 樱宝:“在树林里,不过那里应该没有了。” 春娘微感失望,就听闺女又说:“但咱们可以种呀。” 樱宝指着两根桑木上的金耳说:“就用这些当种,咱们找点枯桑木回来,在上头挖几个眼儿,将金耳根部分开,种在枯树上。” “啊?”还可以这样? 不仅春娘惊呆,姜三郎也被小闺女的话震惊。 她们还从未种过菌菇呢,何况金耳。 “这样真的可行?”春娘问。 不等闺女回答,姜三郎毫不犹豫道:“应该可行,听闺女的,咱们就种种看。” 其实不管行不行,姜三郎都要试一试。 一斤晒干的金耳可卖二十贯钱啊,这是天大的机缘,怎么能轻易放过。 说干就干。 姜三郎立刻上山,捡了好些枯桑木背回来,又依照小闺女的话,弄来一些稻壳谷糠与木屑,放进石臼里捣碎备用。 再把桑木上凿了一个个孔洞,将木屑谷糠的碎屑灌进去,浇上水。 再将金耳根部分成好几份,种在一个个填满碎屑的孔洞里。 种好金耳,再撒上水,将桑木放置在新搭建的竹棚内,等待出菌。 当然,樱宝每天都会给桑木洒一遍洞府里的池水,让其保持湿润。 过了十来天,桑木上终于重新长出小小金耳,长势非常喜人。 其间,姜三郎还在院子里砌了一个烘干炉,带夹层的那种,试了几次,终于找对温度,将十几朵金耳成功烘干。 首次烘干金耳,虽不算太完美,但已经很不错了,金耳的颜色也尚可。 姜三郎高兴万分,第一时间拿去给李郎中看。 李郎中也很惊讶,没想到短短十几天,姜三郎已经能成功烘干出金耳了。 他将十几朵干金耳用戥子秤了下,共十五两重。 按当初说好的一斤二十贯钱,十五两重也就是十八贯七百五十文。 李郎中给了姜三郎三个五两小银锭,另给了三千七百五十铜钱,笑呵呵道:“三郎,你若还有,可拿来一起售与老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