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三十八章 面馆偶遇 (第1/3页)
想到这,宋援朝不由得为自己这个主意点了个赞。 对于罗阳向影视业进军的想法他还是支持的,不过要打开局面从目前来看有些难,如果用纪录片的方式倒是一个契机。 宋援朝记得八九十年代,包括七十年代时期,对于国内的这种纪录片很少,除去一些业余爱好者拍摄的街景外,也就是国外的一些专业纪录片制片人来中国拍摄的纪录片了。 说起来也有些惭愧,要在后世寻找优秀的具有时代感的当时纪录片,国人的一个都拿不出去,反而得去看外国人拍摄的内容。而今天宋援朝突然想到了这点,或者能通过罗阳来改变这个情况。 漫步在街道上,宋援朝走的不急不缓,用旁观者的目光看着面前流转的画面。 向前过了两条马路,宋援朝朝右边的小巷转去,这边的车流要少了许多,也显得更安静了些。 即将要到家的时候,宋援朝突然想起家里现在就一个人,回家还得自己做饭呢。 停下脚步,宋援朝思索了下,这个时候去张家阿娘家吃饭倒也可以,不过他想了想还是没去,因为没提前打招呼,以他对张家阿娘的了解自己去了阿娘肯定会特意给他再弄两个好菜什么的。 这样反而麻烦老人家了,一年年过去,张家阿娘身体虽然不错,可毕竟年龄也渐渐大了,所以宋援朝觉得还是自己外面找个地方凑合凑合得了。 宋援朝没有继续往家那边走,选了个方向朝东行去。 他记得东边过去和霞飞路交接的一条街上有不少小饭馆,反正自己就一个人,随便找一家凑合一下得了。 过了十来分钟,宋援朝来到了这条街,正要找饭馆呢,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香味,宋援朝闻着这股香味朝前走,二十来米后,就看见一条弄堂口不知道什么时候开了一家新的面馆。 这家面馆位于弄堂口的过街楼下,所谓的过街楼就是在弄堂口靠近马路的一侧有个开门,开门是倒u字型的,下面就是进出弄堂的口子,而上面是居住的房子。 这种结构在沪海很是普遍,而且这样的过街楼通常纵深不小,一般在七八米左右,宽度也起码在四五米上下。 而这家面馆就是开在这样的过街楼下,是用木板加玻璃搭建起来的,如果宋援朝猜的不错,这是居委会特别批准给个人的,因为前几年陆陆续续返城的知青问题一直存在,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没解决,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沪海现在采取了支持这些返城知青自己创业做个体户,弄这么一个地方,也算是个做买卖的门面了。 让宋援朝有些意外的是这家面馆不是沪海常见的苏式面,而是拉面馆。 在后世,沪海街头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拉面馆,拉面这玩意并不稀奇。可在如今,拉面馆却是在沪海很稀罕的,整个沪海都瞧不见几家。 这家拉面馆看起来生意很不错,被隔开狭窄的店里几张桌子全坐着吃面的人,就连店外的走廊处还摆了好几张桌子,不少人坐在那边或在吃,或等着面来。 靠近里面位置,是拉面cao作区,一个和宋援朝差不多年龄的男子正在做拉面,拳头大小的面团在他手里变化着,然后拉出或细或宽的面条,在他一旁一个大锅里煮着牛骨汤,汤nongnong的,还加了不少咖喱粉,一股诱人的香气飘散开来,让人食欲大增。 刚才宋援朝在路口闻到的香气就是这样来的,宋援朝刚刚站定,一个女人就招呼宋援朝是不是吃面,如果要吃面先找位置,有了位置招呼一声就行了。 边打着招呼,边利索地收拾别人吃好的碗快,再把男人下好的面条给端到顾客面前,如果宋援朝没猜错,这个女人应该是这男人的老婆吧。 随便找了个临近的位置等了片刻,前面的人吃完后宋援朝坐了下来。 然后招呼女人要了一碗咖喱牛rou拉面再加了个荷包蛋,付了钱后耐心等着,片刻热气腾腾的面就端了上来。 拿快子挑起面吃了口,又喝了口汤,也许是因为好久没吃拉面的缘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