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9章 招人 (第3/3页)
br> 将来的事,可以顺势而为、随时修整。 眼下,既然郑海珠提出的由头是招护院,顾氏小两口当然同意,头一批五十人的员额,一年花费千两左右,朝廷给顾府、韩府这样的官绅人家免的税,都不止这些。 缪阿太更是支持。 姜还是老的辣,缪阿太叮嘱郑海珠,务必挑光棍回来,在松江本地娶媳妇、生仔,将血脉后代逐渐本地化。 于是,顾氏夫妇和范破虏回松江后,留下来的卢象升和郑海珠,前者往丹阳寻访与铸造铜器铁器有关的匠人,后者则带着这些时日明察暗访的信息调研,由吴邦德陪同,面试选人。 从纤夫里挑人,是郑海珠一开始就定下的方案。 纤夫这个群体,很像戚继光当年相中的矿工,身体素质好,协作性更突出,个人表现欲不强,服从指挥,在集体中就像工蚁似的吃苦耐劳。 而选择纤夫队伍里的山东流民,则是那日河边茶摊一席谈后,吴邦德给郑海珠出的主意。 吴邦德告诉郑海珠,大明的东部沿海各省,山东的天灾烈度,远胜南直隶和浙江福建。 受灾的山东人,主要出路有三条,一是往登来方向去投奔亲友做买卖,甚至出海走私贩货,二是南下,来到江南卖苦力,三就是学着陕西那边造反。 因此,大概率来讲,在镇江做纤夫的山东人,既没有经商牟利的活络心思,脑后也没长反骨,不会给主人带来危险。况且,这些人在极度的饥饿与疲累中,能一路撑到江南,本身也说明,身体皮实得很,不会因生病而白吃主家的粮食、干不了活。 郑海珠觉得,吴邦德这番分析,很有道理,简言之,这是个非常适合进入体制规训的群体。 经过三天的面试,最终,选定了五十个结实憨厚的年轻纤夫。 给落选的人发完误工费后,郑海珠望着纤夫们陆续远去的背影,转过头看着吴邦德,露出意味深长的笑。 “吴公子,那另外十个人,你都记下了?” “姑娘放心,人多的话,我不好吹牛,但区区十张面孔,在下还是能做到过目不忘的。” 二人说的,是十个有媳妇和娃娃的纤夫。 与由顾、韩两家出钱养作护院的五十个光棍不同,这十个人,郑海珠准备让自己的航运保险社出钱,养在镇江。 他们没有拉保险的业绩指标,他们的任务,除了看看出险的货主和船老大有没有串通骗保险金的猫腻外,主要由吴邦德作为间谍人员培养。 “吴公子,在女真人的老巢里刺探各种讯息,乃至杀人,光靠硬弓硬马的斥候,或者心不在焉的商队,可不行。既然戚总兵和你都觉着,几年里就会被朝廷调往辽东,我们值得花点钱,养自己的情报兄弟。一年一百多两银子,我好好卖丝货、棉布衣裤,卖保险,一定能出得起。” 这是那天在江边喝绿豆汤时,郑海珠给吴邦德交的底。 吴邦德选的人,和郑海珠选的人不同,都是有家小在镇江的,好比从前的西域小国有人质在长安。 “逃难的时候还能带着老婆孩子一起,没叫其他流民抓去吃了,说明本事挺大,不是废物。家小呢,是他们的软肋,吴公子好掌控。” 郑海珠澹澹道。 吴邦德瞥她一眼。 这女子挺奇怪,连义父戚金都能说她有菩萨心肠,可有时候,她吐出的话,又透着冷酷。 二人正准备离开河滩,却听身后一叠声的呼唤。 “姑娘,公子,留步,留步。” 回头瞧去,是五六个女子。 她们面庞黝黑,眼白特别明显。 头发干枯凌乱,衣衫脏得看不出本来的颜色。 从紧致的皮肤质地来看,倒都是和郑海珠同龄的女子。 领头的女子上前来,怯生生地问:“两位贵人,我们也是纤夫,气力不比男子小,吃得还不多,我们只要五钱月银,三钱也行,我们能去松江吗?” /122/122503/31299193.html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