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南北之战 (第3/6页)
一个人。 谢安。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时任东晋尚书仆射兼中书令,算是当朝宰辅。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二门第,在东晋堪称top2,加上庾、桓两家,并称东晋四大门阀。 史籍中通常描述,谢安年轻时,与大书法家、琅玡王氏的王羲之是好朋友,二人经常纵情于会稽东山,吟诗作对,不指点江山,只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众人皆以其为大才。 与晋很多知识分子一样,谢安颇具“魏晋风度”,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投身官场。有人举荐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炒了官府的鱿鱼。当时在东晋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 直到四十多岁时,谢安才重新出山涉足官场。因其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世人把他重新出来做官称为“东山再起”,其寓意一直流传到现在。 其实,谢安之所以能玩潇洒、玩深沉,是因为其本身就是大地主,不愁吃、不愁穿,根本不用靠当公务员的工资生活。 都说谢安隐居东山,其实,跟现在终南山那帮灰头土脸、面黄肌瘦的现代隐士不同,他是住在会稽郡山阴县东山的谢氏别墅里。谢灵运的《山居赋》就描述了谢氏庄园的豪华,文学青年们可以仔细研读品味一下。放到现在,就是在旅游开发区内建的豪华违章建筑,在拆违的大形势下,城管铁定是要去拆除的。 谢安之所以四十多岁才出来做官,是因为谢家当时有失势的迹象,需要他出来重振家门。 而因为其本家就是士族高门,故谢安什么时候出来都有官做。搁到现在,公务员考试年龄截止到35周岁,谢安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就是因博士学历年龄放宽,报考的也是主任科员以下的职位。按任职满三年才能一升的规定,退休前弄个正处级就算祖坟冒青烟了。而谢安一出来,就是妥妥的副国级。 史籍中一直描述谢安面对前秦大军如何如何淡定,其实,谁面对这么一支巨无霸的远征军,都只能蛋疼。好在谢安毕竟是士族中的精英,手里也有自己的王牌。 北府兵。 东晋当时所辖领土,按职能划分,可分为军事重镇和生产基地两部分。 军事重镇主要是荆州和扬州。荆州位居长江上游,地广兵强,是东晋北方的门户所在,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荆州设有都督府,物产、兵力占国内占东晋的一半(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 而扬州,辖首都建康,是京畿之所在,乃东晋立国之根本。 东晋的生产基地,主要是三吴及浙东地区,是东晋的粮棉基地。 在乱世,荆、扬二州的长官地位远高于其他疆臣。但,荆、扬二州的长官要论短长的话,则是各有千秋。 扬州,因是京畿所在,其地方长官可称疆臣之首,政治地位要略高于荆州刺史。 荆州,占有全国一半以上的物资和兵力,荆州刺史是东晋最大的军阀、第一实力派。看看前荆州刺史王敦,皇帝一做令自己不顺心的事,直接率兵杀进京师教训一下皇帝。另一任荆州刺史桓温,则差点自己做了皇帝。 谢安虽然贵为宰相,却一直为来自两方面的威胁所心焦。一方面,自然是来自北方的前秦;另一方面,就是来自内部的荆州。 前文已有所述,荆州刺史兼扬州刺史(这个最狠)桓温意图以功高篡位未成,但他的继任者一点也不令谢安省心。 因为,接任这个位置人的也姓桓,叫桓冲,桓温的弟弟。 王、庾、桓、谢,东晋四大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桓氏掌握军权,连皇帝都要忌惮三分,谢安虽是宰相,也投鼠忌器,不能轻易对桓氏开刀。 怎样才既能抵御前秦的南侵,又减缓地方军阀对东晋中央朝廷的压力?谢安给出了答案。 编练新军。 东晋当时实行世兵制,部队特别是中央军缺乏训练,实战机会又少,战斗力非常之弱。为充实长江下游的军事力量,拱卫首都建康,制约长江上游荆州桓氏势力,在谢安的规划下,377年10月,东晋任命谢安侄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着手编练新军。 谢玄上任后,把军事办公地点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移到了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发出募兵告示,兵员主要从南徐州(机关所在地京口)、南兖州(机关所在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