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二章 南桓温(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南桓温(一) (第5/11页)

伪和狡诈。

    周顗最终与戴渊一道被王敦处决,二人同出生于269年,同死于322年,年仅53岁。

    事后,主持国政的王导清点大臣们给皇帝的奏章时,无意中发现了周顗的奏章,展开一看,大惊失色:内容居然全是给他王导求情的!

    再向一些大臣求证,原来那天周顗进宫,在司马睿面前说的,也全是替他王导求情的话!

    王导手握周顗的奏章,浑身颤抖,悲不自胜、泪如泉涌,哽咽着对儿子们自责: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其实,伯仁不是因王导而死,而是自己开玩笑开死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开玩笑,一定得有限度:

    一是开玩笑不带父母家人。2006年世界杯决赛,意大利队对阵法国队。法国队的核心齐达内被意大利后卫马特拉齐全场盯防,二人缠斗中难免存在球衣拉扯、身体接触等现象,齐达内被盯防的有些上火,说了句:你喜欢我这件球衣可以拿去。马特拉齐:我真正喜欢的是你的jiejie。一向温文尔雅的齐达内闻言情绪失控,一头撞向马特拉齐,自己也被红牌罚下。最终齐达内痛失世界杯,马特拉齐之言行也遭受到全世界球迷的唾弃。

    二是开玩笑不笑人生理缺陷,这点,但凡有点生活经验的都能体会。前文中涉及到的嘴唇有缺陷的慕容垂,就是此种精神暴力的受害者。可以说人胖,说人瘦,毕竟这都不是什么丑事儿,而且胖瘦都能自主改变,但是坚决不能笑人矮、笑人丑,矮人多长寿,丑人多有才华,要多给人提供正向的情绪价值。

    三是开玩笑别玩儿命。周顗周伯仁之死,就是个血的教训。

    王敦攻入建康控制东晋朝政后,环顾左右,自感无人能及,有了篡位的想法。王导则认为,清君侧的目的已达到,应维护宗室,表示强烈反对。兄弟二人未达成一致,王敦只好暂时率军退回武昌。

    323年,47岁的晋元帝司马睿病死,24岁的晋明帝司马绍继位,王导继续辅政。新皇登基不久,时年57岁的王敦那颗不安分的心,又不禁开始蠢蠢欲动。

    王敦不服老皇帝司马睿,对新登基的青年皇帝司马绍是什么心态?两个字。

    不是轻视,而是,忌惮。

    为何忌惮?因为司马绍身上的独特气质,堪称杠精、愣头青和正义的来福灵。

    1.杠精。

    司马绍作为司马睿的长子,却是个混血儿,母亲是鲜卑人。某日,司马睿抱着年幼的司马绍,父子间温情脉脉,司马睿逗儿子:你觉得是长安离你近,还是日头更近啊?

    古有孔子与两小儿辩日,今有司马睿与幼子论太阳。

    司马绍随口道:肯定是长安近,你啥时候听说过有人从日头那过来?

    司马睿一听,龙颜大悦--孺子可教也。

    人一旦有个聪明的孩子,就总想在亲朋好友面前显摆显摆,皇帝也不例外。过了几日,司马睿大宴宾客,想让儿子露露脸,于是又问了司马绍同样的问题。

    司马绍随口回道:肯定日头近。

    司马睿方才还如花的笑容顿时僵在脸上:你你你,为何改口?

    司马绍小朋友一本正经的解释道:你一抬头就能瞅见太阳,但能看得见长安吗?

    众人皆被惊到,坚信这个小皇子不是一般人。长大后的司马绍更是不得了,尤其是在抬杠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在某次宫廷的学术讨论会上,主题是讨论“圣人”的真假,司马绍单枪匹马,舌战群臣,包括王导在内的一帮大聪明,竟被他辩的理屈词穷,十分尴尬。

    一个人成为杠精的缘由,不外乎极度自信和极度自卑两种。极度自信的人,以自我为中心,你说啥都是错的,我说啥都是对的。极度自卑的人,即使你说的再对,我也提点儿不同意见以显示我的存在,不杠你个吐血三升不罢休。

    极度自卑的青少年,一般是因三岁之前没有建立安全感所致。而司马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安全感应该不差,因此,其应是属于极度自信的人。之所以这么说,还有一个旁证,那就是司马绍还是个混不吝、愣头青。

    2.愣头青。

    322年王敦第一次叛乱时,荆州兵如狼似虎,望风披靡,中央军一触即溃。当时所有人都吓得肌rou痉挛,唯有23岁的太子司马绍义愤填膺,火冒三丈,跳上战车就要找老王拼命。

    前文所述的神人温峤,当时是太子的侍臣(太子中庶子),在一边苦劝,司马绍死活不听,坚持要出战。温峤无奈直接拔剑砍断了套马的缰绳,这才拦住了这名愣头青太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