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九五章 此子,非孔明不教,乃教不了也 (第3/4页)
老邪’,更是有意将他收为关门弟子…亲自指导,可…” 诸葛亮顿了一下,“如今看来,是我天真了,单单从这赋税制度上,古籍中有记载的,也不过才几个,夏商周时期的‘贡赋’制度,春秋时期的‘鲁国初税亩’、齐国“相地而衰征”、秦朝时期的编户制度,再到如今大汉赋税制中的‘租’、‘赋’两项…但…但…” 诸葛亮罕见的喉咙哽咽住了,他还是有一种惊愕到无法呼吸的感觉。 “呼——” 又是一声长长的呼气后,诸葛亮方才开口。 “此前的田税制度总和,不过五、六,可云旗一人就答出了七条田税制度,且每一条都比之如今大汉的赋税制要精辟…特别是这摊丁入亩,不骗主公,自从我看到这四个字后,我…我只觉得我心头那一直在寻觅的,为主公建立一个理想邦的方法,终于找到了,而这条制度中的每一个字,一个句话,都让亮觉得博大精深,需要反复琢磨!如此…如此…” 诸葛亮的声音沙哑… 他就像是受到了莫大的惊喜或惊讶。 这让他喉咙沙哑,哪怕是现在,尤不相信这是真的。 诸葛亮沉吟了一下,他加重了语调,“如此才学、如此机敏、如此睿智的公子?宛若天降之子,云长是想让我收云旗为关门弟子,然,亮不是不教,是…是根本教不了啊!是该云旗来教亮啊!” 这… 刘备也不免沉吟。 ——『此云旗,竟能让孔明说出这般重的话!』 ——『不过,这摊丁入亩也委实让人眼前一亮,二弟啊二弟,你这儿子…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么?是天降之子么?他…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心中这么想,刘备也沉吟道:“大汉田赋制度本无问题,问题是出在这些年土地都掌握在那些豪门氏族的手里,他们有各种免税特权,即便要交税,也有途径转嫁税赋负担,反倒是苦了百姓,原本…百姓就入不敷出,却还要交纳人头税,同样数额的人头税,其中压力,对豪强地主与穷苦百姓是完全不一样的。” 刘备起于微末,他太了解这中间的弯弯道道了。 也太了解,这赋税…逼得多少殷实的小农之家,沦为流民,沦为了他人的佃农。 按照《四民月令》中的统计。 一般六十亩的田,可以打出一百二十石的产出,在物价稳定的时局,能折合成五千钱左右。 而五口之家一年的消耗,口粮80石,田租4石,食盐229钱,衣服187钱,更赋、算赋、口赋大约706钱,种子和农具和饲料大约792钱,祭祀往来和零散开支大约208钱,共计花费5700钱。 咋以看,似乎还有富裕。 但是实际情况下,算赋与口赋,也就是人头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即便是和平时期,人头税的支出也超过田租的五倍,而随着战乱时期,人头税更是会逐渐增加,没有上限。 类似于三倍、五倍,那都是小意思。 汉末诸侯混战时期,十倍也就是平平无奇。 而如今只这样也就算了,可地方官府才不管那么多… 他们没钱了就收各种赋税——算赋、口赋、水赋、井赋,就是夏天炎热,伱在树下乘凉也得交税。 一来二去,农民付不起这些钱,那只有破产这一条路,然后要么沦为豪强地主的佃农或奴仆,要么就只能成为流民! 自耕农在这个时代已经几乎瓦解。 刘备太清楚这些了… 刘备的父亲刘弘曾经还做到过东郡范县令,可…自打早逝后,就是刘备这样的县令之子,也会不堪重负,迅速的没落。 更别说普通的百姓了。 刘备指着关麟的竹简,“其实云旗写的这一段,最是让我感同身受。” 诸葛亮抬眸,他注意到,这是在提出“摊丁入亩”这条田税之后,关麟的一番解析。 ——“为什么会出现流民?” ——“举个例子,以前是一百个人耕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