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55章 我真的喜欢3D (第1/2页)
几人插科打诨一会儿后,终于正式进入正题。这次交流的主题是:【未来电影技术的革命】。 电影自诞生以来,经历过两次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如果没有这些创新,我们今天看到的电影精彩程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影响有多严重?我们无法被电影院里的声音所震憾!也无法被大银幕上的色彩所刺激! 在过去那些我们未知的岁月里,如果不是优秀电影工匠们的努力和坚持,不夸张地说,我们今天看到的电影和世界很可能是一片灰暗的境界。 电影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如今正在进入下一个重要节点,从2d到3d……当然,业内对这项技术还是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会是伟大的技术创新,也有人觉得只是昙花一现的玩意儿。 在场的三位导演,董熹和罗伯特是坚定的支持者,而李桉则是持中立态度。 技术狂人罗伯特在去年上映的《极地特快》,做为影史首部ima3d长片,以1.6亿美刀的成本,全球票房为5亿多,而且一直在持续累积中。 ima3d电影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但由于技术原因在银幕上看着又黑又湖,观影感受相当差劲,所以一直都没有火起来。 其实董熹很佩服罗伯特,在全世界都没有几家ima影院的时候,敢这么大手笔的制作,果然绰号带点 “狂人”的家伙,都不简单。比他还狂的卡梅隆,都没敢在90年代拍小蓝人,而是转身拍了《大船》。 《极地特快》的剧情啥的不提,就单说观影体验,很棒!但前提是在ima巨幕上看,在普通影院看这种电影,那纯纯是给瞎子抛媚眼——白搭。 董熹也是今年自家ima巨幕建成后,才重新看了一遍,那体验感是真的拉满。 所以在几年后,他自己的首部3d大片上映前,熹子院线旗下至少要有50 的巨幕。 每次电影的技术革新,都会保守反对派站出来,第一次技术革新,是电影从无声的默片时代,跨度到有声时期。 现在看来,电影有声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感觉加入声音,是技术革新的顺势之举。 但真正的历史上,电影无声片到有声片的转变之初,不但没有得到喜闻乐见的待遇,还遭到了保守派严厉的抨击和反对。 而这个强烈反对把声音搬上屏幕的保守派代表人物,所有人都认识。查理·卓别林。 对,就是那位世界级的喜剧大师卓别林。作为默片的绝对权威,卓别林当年的影响力有多强大完全可以想象。 而且他不是少数派,代表的是默片时代的艺术家。一直在努力尝试有声片技术的华纳兄弟也一度被这种 “强大”逼到了破产的边缘。但好在,历史总会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的抉择。 最终还是以有声片的大获成功,让这次革命告一段落。值得一提的是,卓别林在有声时代之后坚持拍了很久的无声片,而当年和他争雄的喜剧天才巴斯特·基顿,在有声片到来之后就被迅速淘汰了。 第二次技术革新:从黑白片到彩色片。彩色片的过程虽然不像有声片的出场那么备受舆论指责,但诞生过程也是相当的艰难。 在电影诞生之初,电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