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7 (第2/2页)
道我是君垚的儿子,因此那些先生便常在课业上考问我。我的学问当然比不上父亲和jiejie,真是惭愧,已经不知道第几次在课上丢了他们的面子。许多同学都开始写诗,传单和诗集满学校地乱发。我和芝林也收到两份集子,有的写得很歪,有的写的很好。我们曾经参加过几次诗社,领头的都是些年轻人,虽然有些高谈阔论,但也算得上意气风发。学校生活十分忙碌,一直把翰如交给父母教养,实在是过意不去。我和芝林快毕业了,等工作定居,就要把翰如接过来,不能再麻烦两位老人。不过翰如的生日我们总没有错过,无论如何都要赶回去的。这孩子看见谁都不笑,整天板着张脸,不知道像谁。1982年2月4日这次过年和芝林在家里待了挺长时间,我的日记本也要写完了。翰如还是不爱说话,整日都很沉默。芝林和我有些担心,我们说好了,以后要好好照顾孩子,一定要让他活泼些,让他快乐,没有烦忧。我们希望他可以不要再吃父辈的苦,能够自由地去享受幸福,自由地去爱。马上就要和芝林回北京了,离麓存的忌日也不远,希望以后上西山的时候,能年年带着翰如一起去。祖国的春天就要到来了,明天将是充满希望和光明的。第二天,他们死在了去北京的路上。那天正好是立春。那是春天的伊始,是新生与轮回的起点。第44章44君省瑜在父亲的葬礼上第一次看见她的侄子。那时候宽敞的大堂里摆满了花圈,这孩子坐在很前面的位置上,身边的一个刚好是最大且最用心思的,中间是纯白菊花拼成的“音容宛在”四字,一旁恭恭敬敬挂着正楷书就的挽联:君垚先生千古。人群来来往往,虽然气氛肃穆,但多少还有些热闹。可这个孩子却安静坐着,垂首看着自己的双手,脸色很平静,看不出在喜悦,也看不出在悲伤。只这一点,他就和他的父亲半点也不像。君省瑜走到他跟前,并没有蹲下来,只高高站着,说:“翰如,我是姑姑。”那个孩子听到声音,抬头看了她一会,然后回答道:“姑姑。”君省知夫妇死去时,他们的孩子只有四岁出头。因为长久的分离,君翰如对他们并没有什么记忆。而君垚梅望的短暂教养,在未来二十多年里迟早也会变得淡漠。从这一刻起,一直到很久的以后,君省瑜将成为他唯一的亲人。君省瑜与他对视了几秒,为这孩子的平静而感到有些惊讶,她沉吟半晌,伸手在君翰如的肩膀上轻轻拍了拍:“从今往后,我们一起生活。”愿望与现实偏离,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更何况是亡人的愿望。现实便是,君翰如被君省瑜牵着,毫不留恋地走到了另一条路上,而他的父母则永远被埋葬在1982年的那个春天,无人问津。君翰如看完日记的时候,窗外的冬雪已经十分飘摇,黑夜漫漫,似乎永远也不会过去。他独自坐了好久,把本子翻到第一页,又重新读了一遍。然后又是一遍。来来回回看了许多遍,君翰如却发现自己并不能懂得那些在字里行间流淌的东西。那是情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