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子_分卷阅读14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44 (第2/2页)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兴平二年二月,理亲王嫡福晋瓜尔佳氏薨,理亲王甚感悲痛,此后终生不再续娶,奏请立独子弘昭为世子,帝准奏。

七月,皇帝下令改革税赋,取消人头税,实行“摊丁入亩”。

兴平三年夏宁寿宫

康熙成为太上皇住在宁寿宫已经过去了三个年头,期间胤礽下令改建扩大,将前殿建为皇极殿,后半部分成三路,总计殿堂房间千余间,足够康熙和他的后妃居住绰绰有余。

康熙八岁登基,做了四十一年皇帝,忙碌了大半辈子突然闲下来,他还真有些无所适从,虽然以他的积威还是能干预朝政找事情做,但是就像胤礽作为储君的那个时候,他最是着重培养他的权威,凡是在大臣面前太子提出的政策,他从来不会当面反驳,现在也一样,天下只能有一个主人,从他决定将江山交付的那一刻起,他就不会再干涉胤礽的任何旨意,除非他觉得动摇到国家根本,而三年下来,新帝还是令他满意的。

不过很快,康熙就找到可以做的事情——种田。

康熙可以说是清代帝皇里最为爱农、务农的一个,而其中重要表现就是种试验田。

他每到一地巡视,都注意收集当地的民风歌谣,喜欢观察当地的农事。凡是“南北土疆之性,黍稌播种之宜,节候早晚之殊,蝗蝻捕治之法”,都特别喜欢咨询和了解,对这些情况都掌握得非常清楚。在听政时,康熙总要“与诸臣工言之”。

而早在康熙三十九年,康熙就在西苑丰泽园试种出了早熟醇香的御稻,后指导工匠导河修渠,并亲自绘制水闸、水车图形,使得天津郊外150顷水田全部种上了水稻。至兴平六年(原康熙四十八年),这150顷水稻获得高产,从而结束了长城内外沿线不种水稻的历史。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总之,康熙在宁寿宫里开辟出了太上皇的“菜园”和“稻田”,种瓜豆菜蔬又试验庄稼田,产量还相当可观,足够供应宁寿宫所有人口之用。

虽然这样,康熙还是空闲了很多,便有时间享受天伦之乐了。年幼的小儿子们除了按规矩到上书房上学,其余时间都是被慈父样的康熙教养着,看起来倒是比已经大了的儿子们幸福不少,毕竟太上皇比之以前少了严厉,整天都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而他的妃嫔们也比过去亲近了许多,颇像一家人那样,时常一起说笑用膳。

康熙刚将手上的锄头递给一旁的侍卫,有人便立刻轻轻拉住他的手,仔细以丝绢擦拭,那人的指尖有些微凉,他一扭头便笑了。

“今天怎么得空过来了?”

“瞧阿玛说的好像儿子多不孝似的,我可是每天都过来和你说说话的,也不单是我,弟弟们不也都来么?我刚才在外面看见七弟刚离开。”承祜帮康熙擦干净手,将脏掉的手绢递给小林子,笑着道。

“说不过你这张嘴。来了就陪阿玛散散步吧。”康熙笑着摇摇头,手背在身后准备迈步,承祜立刻上前扶着他的手臂,远远看去都能感觉出父子俩感情很好。

当不再涉及皇权利益之后,天家才真正有了亲情,那些个已经出宫分府的一个一个跑宁寿宫跑得那是相当勤快,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