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白雁_故土(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故土(二) (第1/2页)

    

故土(二)



    阳光温暖而和煦,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洁白的云彩,微风不时吹过,带来阵阵宜人的清新。

    一场大雨在前一天傍晚洗刷过大地,将连日来的酷暑一扫而空。燥热和大地上的血腥气息仿佛在雨水中消散,只留下清凉。自十年前起,城西广场便成为专门处决罪犯的场所。昨日正午时分,广场中心上演了一场血腥屠杀。

    大雨过后,鲜血的气息和人群的喧嚣都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宁静。唯一提醒人们曾经发生过杀戮的,是高悬在市中心城门楼上的那颗头颅。

    中心城楼坐落在长方形市集的尽头,它与城市的其他重要建筑一样,外观庄重而威严,经常成为举办重大祭祀活动的场所。

    那颗人头悬挂在适度的高度,头颅紧闭双眼,微微张开口,无声地注视着市集上行人的来来往往。几个衣着破旧的青年挑着担子,装满了不值钱的燃石,漫不经心地找个空地坐下;商铺的伙计们忙着卸货;路边摊点密密麻麻,小贩们在制作早点,将面团裹上油,抻成薄薄的片放入油锅中……繁忙的人们甚至没有时间仰望城门楼上的景象。

    宁知闲漫不经心地停在一个摊位前,点了一碗细面条,上面撒着几根翠绿的青菜,这是当地一种常见的野菜,在城郊附近的山上随处可见。摊位的小贩原本认识知闲,常常来叶青南的医馆中抓药,此刻他却一脸的忌惮,端过面后便不再多言。

    她咬了一口那青菜,口感酸中带甜。周围的人来来往往,无人直视那颗头颅,脸上的恐惧却是藏不住,禁忌更是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宁知闲倒是成为某种焦点,时不时有人朝她投来古怪的目光。

    宁知闲自然注意到了这些人的态度,她皱了皱眉头,旋即便抬起头,直视面前一个盯着她的人。之后她转移目标,对任何盯着她看的人,她都微笑着回视。这招出奇地奏效,几次之后,人群纷纷开始回避她,就像对城门楼上的头颅那样故意视而不见。

    这种无声的威慑似乎是一种治理方式。知闲突然想起自己原来的晋国京城也有一个类似城西广场的地方,但不知何故,她想不起那个地方的名字了。她曾和义母路过那里,记忆中只有行刑台上的血腥画面,周围的人群表情兴奋,但他们的面孔却十分模糊。

    她喝完最后一口汤,却依然没想起那个地方。她在心中叹了口气,最近常有思维迟钝的感觉,不知是否因为水土不服,但她除了记忆力减退之外,仍然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和强健的身体。她站起身来,抬头看了一眼那颗头颅,心中并未有太大波澜,她更关心的是黄在宥的下落。这一点是她与那条小鱼最大的区别。

    较于担任悬壶济世的大夫,那小鬼更适合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每次看见那孩子,她都会冒出这个念头。

    她不再看那人头,转身离开市集,回到医馆。叶青南和老周已经开门准备经营了,小鱼还没有从楼上下来。看到青南和老周忙碌的样子,知闲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多余。

    叶青南像是看出了她的心事,微微一笑,说道:“不久后会有个小朋友来这里暂住,到时候就又热闹了。”

    宁知闲仍是心不在焉,没有接他的话茬,过了一阵,她突然反问道:“黄在宥现在如何了?”

    叶青南微微一怔,继而说道:“陆风冒充贵胄,招摇撞骗,按律应斩。至于黄在宥……既然上次齐指挥使说他无甚大事,那应该也不会有假。”

    “为何有人说他会被关进离朱的监狱?”知闲担忧地问道。

    她在这巴国待了一个多月,经常听到离朱的大名。在她看来这位传说中的离朱就如同晋国的厂、卫一般,除了监察百官,还干那刑讯逼供的勾当。据说北镇抚司衙门的监狱有十八道酷刑,凡是进去的人都会不成人形。离朱似乎比厂、卫还可怕,令知闲十分担心黄在宥的遭遇。

    叶青南摇摇头:“你们发明的那个小东西虽然有所古怪,却也并未造成多大的危害。”他像是想到什么趣事,突然笑了:“黄在宥疯疯癫癫的,上一次不知道弄了些什么东西,把他家门口的一棵古树给烧了,却也只是关一阵子了事。”

    “这次可未见得,私自学习并释放法术,这可不得了。”老周一边称着药材,一边插话道:“……谁能想到有人会利用这种东西施展法术呢?还是rou掌生火,这可是传说中只有三氏贵族才能做到的事情!出了这等事那离朱怎么可能置之不理?”老周放下了手中的活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