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终结之观音西游记_民族终结之观音西游记(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民族终结之观音西游记(1) (第1/7页)

    2022年3月13日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今却是大唐太宗文皇帝登基,改元龙集贞观。

    此时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

    且不说他驾前有安邦定国的英豪,与那创业争疆的杰士,还是那新进的美貌才人武氏(武则天)。

    却说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去西天求取真经。

    一路在观音菩萨的引导下收得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和尚四个徒弟,路中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

    但愿我佛慈悲,早现丈六金身,赐真经,留传东土。

    话说西方有三圣:阿弥陀佛(如来)、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佛教在如来的领导下为了更好的发扬传播弘扬佛法,导演了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从而把佛教传入中土,而玄奘事实上是佛教与道教明里暗理斗争的牺牲品。

    且说道教在玉皇和王母娘娘(玉皇大帝之母加妻子)、三清的领导下对于蒸蒸日上逼入自己地盘的佛教提防不亦,佛道两教为了自身的发展与生存展开了大斗争,那是面和心不和。

    而妖族在佛道两教的夹缝中却慢慢的崛起并不断壮大,而其领导者是一位神秘的妖后,只因但闻其名不见其身,她法力无边来无影去无踪,把散乱的备受压迫的妖族凝聚成了一颗沙,试机在道教与佛教的生死存亡的斗争中取而代之、、、注一:道教始于老子,是周朝时候的故事,在这个时候佛教的乔达摩。

    悉达多连影儿都没呢,所以身为老子化身的太上老君以及以他为首的三清,肯定是比后来居上的释迦牟尼在辈分上要高上一分。

    (在我的故事里佛教道教没有高低之说)注二:三清、道祖老子一气化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道祖老子自己)可以简单的理解就是三清天尊是老子祖师的三魂。

    (在我的故事里三清代表太上老君,是一个人不是三个人)注三:道佛两教,一个是中土文化,一个是外来文化,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道教亦在此时发生,两者又都经魏晋南北朝的酝酿发育,到隋唐而繁荣并盛。

    两教之间的相互抗争,互不相让的关系备受研究者的关注与探究。

    注四:道教与佛教的最大区别就是,「道曰今生,佛说来世」。

    佛说来世,劝世人忍耐,所谓今世作孽,来世偿还,这辈子凄惨,可能下辈子不再受苦,简单地说,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托在来世。

    而道教则完全不同,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灭。

    和尚需禁欲,心中只有佛,死后坐化,留舍利,莲花宝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则不是那么严,且更实际,有助人的信念,讲究修炼,最后羽化飞升。

    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rou体成仙。

    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rou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

    「外养」

    的工夫。

    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

    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

    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

    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

    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却说他师徒五人,了悟真如,顿开尘锁,自跳出性海流沙,浑无挂碍,径投大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